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

三代真是夏商周? (二)

公元1899年(清光緒二十五年) ,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,自此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甲骨文,至今已發掘出十幾萬片。

甲骨文對於中國歷史研究來說,是重大的突破。在此之前,有關商朝史料局限於後世的記載,而且有關史料的源頭,都是周朝或之後的人寫的。可以說,很多商朝及之前的記載,只是經過周朝的人認可,我們還不能夠肯定有沒有問過那個時代第一身經歷過的人。

甲骨文是什麼來的呢?商朝先祖已經發展出占卜和文字系統,他們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文字,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。經過多年的研究,史學家已破譯出3千多個甲骨文字,但仍有很多內容有待考證。

一個重大收獲是,很多甲骨文的內容,與《竹書紀年》和《史記》的記載是吻合的,特別是商朝君主的稱號、排序等,證明初期的史書作者之言有一定根據。然而,隨着越來越多甲骨文被發現,以及更多的內容被破譯出來後,我們又發現了很多迷團,《竹書紀年》和《史記》有記載過與商朝有密切關係的重大事跡,竟然從甲骨文之中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。

其中一個疑團,是在周朝的文獻中多番強調存在過的強大古老國度 - 夏朝,在商朝的眼中,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?

首先大家需要認清一個事實,根據史書記載,商族與「夏朝」是同期存在的國家,「夏朝」存在的時候,商族也存在,只是商族的第15任首領成湯,在他的任內滅了「夏朝」,取而代之成為天下共主。

根據傳統歷史的講法,夏、商、周是三個互相承繼朝代,有如後世改朝換代的觀念,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理解,他們那個時代還未有那麼先進,我們會理解他們為一些部落的共主。但無論如何,既然後世史學家以改朝換代的方式描述商湯滅夏,那麼最少這一個事件會是商族的轉捩點,由一個普通的族,變成天下的共主,或最少,他們是打敗了夏朝這個很強大的國家,對吧?

那麼,甲骨文對此有又何記載呢?

很遺憾的跟大家說,商朝的甲骨文,基本沒有找到一個「夏」字。不過,我們還是不能就此死心的,可能商朝的人不稱夏朝為夏呢,會不會有另一個稱呼呢?

在商朝的時候,他們稱國族為方,例如他們稱周族為「周方」,還有土方、鬼土等,現在史學家已從甲骨文中認出了數百個「方」。有史學家認為,土方就是夏朝,但仍未有結論的。

但我個人對這個說法有懷疑。如果,土方就是夏朝,那麼在關於成湯的甲骨文記載,應該會有很多提及成湯這位偉大的商朝君主攻打土方的內容,但事實不是這樣。更甚的是,在大量有關成湯的甲骨文內容當中,找不到商朝打敗一個大國的記錄。而在成湯之前十多位商朝君主的有關甲骨文內容當中 (即是商族和「夏朝」並存的時代) ,除了提過契(商族的祖先) 曾輔佐文命 (史書記載大禹姓媯名文命) 之外,完全找不到一個相關的強大國家,可以與後世史書所寫的「夏朝」相對應的。

也就是說,夏朝可能是不存在的。退一萬步來說,即使夏朝存在,但自大禹之後,「夏朝」在商朝眼中,重要性低到不值一提,談及了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國族,都未輪到微不足道的「夏朝」。

但是,《竹書紀年》和《史記》將商朝第十五任君主,成湯,寫成取代「夏朝」的商朝開國之君,這卻又似乎與商朝人的看法完全不乎。即使商朝不覺得是改朝換代,既然能夠被後世看成如此,最少都應該是滅掉一個大國吧?

這裡為我們帶來很多疑問。到底,周族和商族之間發生了什麼問題,為什麼對「夏朝」的看法有如此巨大的差異?到底,夏朝是否存在?如果存在,到底,是否天下共主,或最少是一個強盛的國族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